防治网络传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网络购物、跨境电商等网络概念和营销方式的发展,网络传销违法活动日益猖獗,违法分子打着所谓“微商”“多层分销”“消费投资”“爱心互助”“网络招聘”等名义从事传销活动屡见不鲜,成为打击传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国家工商总局组织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开展专项行动严打传销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具体的打击传销工作中,笔者发现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对此,笔者提出关于打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活动的思考和建议。存在问题和困难
在具体的打击传销工作中,笔者发现主要集中存在以下四个问题和困难。
一是传销与暴力违法犯罪和金融诈骗相交织,隐蔽性、迷惑性强,受骗者多以新型投资理财方式加入。部分地区同时存在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传销活动,且蔓延迅速,参与者具有较高的学历,给发现、打击、防范以及认定违法行为带来更大难度。
二是网络传销发展速度快,极易引发群体事件破坏社会稳定,且社会危害严重。在查办网络传销案件时,执法人员开展发现线索、固定证据工作在法律、技术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网络传销具有隐蔽性强、蔓延快、取证难等特点,这给基层执法人员查办相关案件带来挑战。基层执法人员的办案力量、经费保障都有待加强,依法查处案件的水平有待提高。
三是打击传销的工作领导机制有待健全。全国各地建立了打击传销政府领导工作机制,但组织机构不完善,协调牵头工作仅靠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困难较大。在相关专项整治行动期间,打击传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相关部门之间常态化的联动配合仍不够顺畅。
四是打击传销相关法律法规亟须完善。传销犯罪入罪门槛高,行政执法执行难、成本高,还存在协助违法犯罪成本较低等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解决,如聚集型传销人员遣返手段、彻底解决传销人员聚集问题、对直销企业经销商监管问题等。
思考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工商总局的要求,全面总结有关打击传销专项行动的经验,认真梳理反映出的新问题、新情况。同时,各地对传销活动应加强网络监测、情报分析、信息搜集,及时、精确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推动建立完善政府领导下的多部门齐抓共管联防联控机制;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治网络的作用,落实责任,抓早打小。笔者主要从五个方面提出关于打击传销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一是全面总结整治行动的经验,继续加强对重点地区聚集型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巩固专项行动的成果,对涉及青年学生等特殊群体、社会危害性大的传销活动坚决铲除。指导招聘平台、企业落实社会责任,持续开展“防止传销进校园”工作,做好对在校学生的宣传教育管理、求职培训、涉传解救工作。
二是严厉查处以网络传销为重点的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风险防范,建立完善线上监测、线下实证、快速反应的传销处置制度,以执法办案为抓手推进打击传销各项工作。加大对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依法查处传销违法案件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综合指导力度。研究探索有效的监测、干预、打击方式,发挥“大数据”技术手段,真正做到抓早打小,防止传销组织坐大成势。加强督导,防控涉众型传销风险。
三是充分发挥打击传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对各地党委、政府履行责任的督促作用,提高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打击传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进地方党委、政府对打击传销工作领导机构和机制的不断完善;推进建立完善公安、工商和市场监管、教育、人社、宣传、工信、民政、检察院、法院等部门间信息互通会商制度及传销属地联防联控严打制度,深化创建“无传销社区(村)”、防止传销进校园活动,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联动配合,各方齐抓共管”的打击传销合力,遏制传销违法活动的蔓延。
四是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作,组织相应专项行动,推进联合执法,采取大要案件挂牌督办等形式,切实形成执法合力。加大基层执法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办案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能力。加快推动《禁止传销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修订。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强化防控措施。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以及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向社会各界宣传打击传销法律知识,揭露传销的社会危害性,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做好舆情监控和风险预警提示。
上一篇:成都开展“晚霞消费维权”行动下一篇:荆州狠抓诚信建设让失信企业处处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