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点消费最高金额送手机 承诺的奖品去哪了?
随着“双12”的离去,2017年网络购物狂欢月缓缓落幕。零点秒杀、史上最大折扣、整点消费最高金额送现金红包等新型营销手段已经成为电商竞争的必备“武器”。然而,狂欢过后留下了“一地鸡毛”,狂欢后遗症展露无遗。2017年12月8日,浙江省临海市消费者郑先生拨打12315请求协助,称自己“双11”在某品牌直销店下的订单涉及整点最高消费金额,店家说好要送iPhone X手机的,结果却不兑现了。消费最多却说无效
据郑先生介绍,由于家里装修需要,“双11”期间优惠又多,他决定集中购买。浏览网页的时候,他发现某德国品牌直销店网页上宣传,其将对“双11”当天第1名至第11名客户和尾数逢11的客户送1111元现金红包,对付款前1111名送五金配件,每个整点消费最高金额送iPhone X手机等内容,瞬间就心动了。
“因为购物车中要买的东西价值8000多元,我想还是有机会成为整点消费最高金额的,所以特意凌晨爬起来,在电脑前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在3时整成功买下。”郑先生说。“双11”狂欢节结束后,他通过淘宝客服核实到,11月11日自己的订单的确是该整点最高消费金额,还暗自高兴了很久。结果联系客服,客服却表示该店的活动是偶数整点才可以送手机,网页宣传的时候可能打漏了几个字,希望郑先生见谅。郑先生一听不乐意了,认为商家涉嫌欺诈,奇数偶数整点的说辞会不会是专门用来欺骗消费者的。
要求商家兑现方案
接诉后,消保委工作人员现场核查了“双11”当天的交易明细,郑先生所述基本属实。该公司负责人出示了“双11”当天公司的营销方案,表示本来的活动方案的确是按照偶数整点发放的,可能是宣传页面出错才导致消费者误会。
消保委工作人员表示,从消费者角度说,郑先生有权要求兑现奖品,其购买记录等证据保存完整,符合“双11”当天活动要求。郑先生也认为,公司既然承诺了,就应该兑现,如果该公司“双11”活动当天规则写清楚了,可能自己也不会如此选择了。经过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由被诉方补偿消费者一套价值8000元的卫浴用品。对此次调解结果,郑先生表示满意。
消费提示尽快投诉
“随着网购平台兴起,转发集赞、整点秒杀等促销形式多样,然而多样的促销形式可能暗藏陷阱,商家不兑现奖品的行为可能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临海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消费者可根据《消法》的规定向电商索赔。《广告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消费者在购物时应注意,网站选择要谨慎、促销规则要看清、购买记录要保存,如遇问题可尽快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该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