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誉富企业顾问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我们专注于上海公司注册、代理记账等一站式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建筑资质 >

鲁新爱:百菇园里走出来的“全国百佳”

文章发布时间: 2018-03-27 17:44:01 本文作者:admin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城东5公里处,坐落着一个风景如画、菇香扑鼻的百菇生态庄园。这里是食用菌的海洋,香菇、平菇、白灵菇、双孢菇、鸡腿菇遍布四处,散发着独特的香味。尽管是隆冬时节,大棚内却温暖如春。这就是正阳县新阮店乡退伍军人鲁新爱创办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这里年产无公害食用菌鲜品500万公斤,还带动了周边县乡近3000户农户增收。

退伍创业结下蘑菇缘
今年44岁的鲁新爱,1996年从部队退伍进入基层供销社工作,从营业员逐步走上基层供销社主任的岗位。
他2004年与蘑菇结缘。时任新阮店乡供销社主任的鲁新爱自费赴外地考察一番后,下定决心搞食用菌栽培。他四处筹借资金2万元钱创业,结果第一年培育菌种失败,2万元全赔了进去。
2005年,鲁新爱又在当地找了5户种植户,集资15万元,租赁县里一个占地20亩的食用菌生态园继续培育金针菇。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年底一场大雪把20个棚子压塌了一半。
就这样,在探索中摸爬滚打的鲁新爱屡败屡战,后来又尝试培育黑木耳。当年他投资60多万元,兴建工厂化温室大棚20多座,一年销售食用菌价值100多万元,获利50多万元,事业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鲁新爱的木耳栽培和销售形势越来越好,当地12名下岗工人和36名民兵群众陆续找上门,跟着他干起食用菌栽培项目。

抱团种菇成就“菌菇王”
鲁新爱自己富裕了,并没有忘记乡亲们。2006年7月,他带领12名从供销社下岗的工人和36名民兵食用菌种植专业户联合开发菌菇产业,并在县工商局的帮助下,注册500万元,成立了正阳县第一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他们为合作社的黑木耳、香菇注册了长寿、俊恒牌商标,对合作社成员实行“一包二培五统一”服务,即包技术指导,培训合作社成员为技术骨干、培养技术骨干为致富能手,统一原料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商标、统一收购销售,确保了食用菌产品质量,放大了品牌效应。
为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鲁新爱不断创新“合作社+研究所+示范基地+商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上与河南农业科技院校“联姻”,下与菌户大棚对接,创办了正阳县绿园菌业研究所,承担10多项菌菇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研究推广任务,申报了国家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560亩。
2008年,参与栽培黑木耳的农户更多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员从不足50户逐步发展到涉及全县19个乡镇的1360户,辐射带动周边县乡1680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户均年增收2.6万元,累计实现助农增收8500万元。
同时,鲁新爱领导的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全省农村食用菌示范合作社”“全国优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鲁新爱成为全市菌菇创业的代言人,还被广大菌农称为“菌菇王”。

小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咱是当兵的人,退伍不褪色,在创业路上没有退伍兵,只有战斗兵。不让群众共同致富,俺决不收兵!”谈起带领群众致富的事情时,鲁新爱经常脱口而出。他主动担任正阳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精准扶贫协会秘书长兼正阳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协会会长等,挑起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重担。
该县新阮店乡吴庄村青年民兵吴希平以前是个远近闻名的“牌油子”,家里非常困难。在合作社的劝说下,他浪子回头,加入合作社搞食用菌种植。鲁新爱租借他两座菇棚,提供低价菌种和免费技术服务。6年过去了,吴希平住上了楼房,还购买了小轿车。
扶贫扶到家,帮扶帮到底。鲁新爱自从与贫困户喻小凤结成扶贫联系户后,低价租赁给喻小凤家3座菇棚,派出技术员跟踪到菇棚,手把手传授技术。两年后,喻小凤就依靠种植香菇脱了贫。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鲁新爱创办的合作社已与全县500多户贫困户结成“1+1”帮扶对子,还向军烈属、伤残退伍军人、贫困民兵群众免费发放菌种3.5万公斤;免费租赁温室菇棚250座,义务提供菌菇营养原料300多吨;免费举办培训班25期,培训2.5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万余份;免费为菌农销售各类食用菌500万公斤,菌农增收近亿元。
鲁新爱退伍不褪色,心中牢记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在13年的创业生涯中,他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农产品经纪人”“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致富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