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力破汽车消费领域潜规则
汽车维修厂使用以次充好的配件、谎报用工材料,4S店销售汽车时加收费用、销售假冒国际知名品牌机油,驾考中心教练收受宾馆回扣……浙江省工商局为期4个月的汽车消费领域专项执法行动日前落下帷幕,成效明显。据悉,此次专项执法行动共立案查处汽车领域各类违法案件428件,涉案金额达2467万元,罚没款达903万元,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案件7件,有力地震慑了违法分子,净化了汽车市场,社会各界反响良好。近年来,汽车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销量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汽车消费领域各类投诉也居高不下。据了解,2016年浙江省交通工具类投诉1467件,占投诉总量的7.73%。仅2017年第三季度,全省汽车及零部件投诉就有286件,居商品类投诉首位。为严厉打击汽车消费领域存在的消费欺诈、侵权假冒、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破除行业潜规则,浙江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于今年6月下旬启动为期4个月的专项执法行动。
汽车使用劣质甚至回收来的刹车片、安全气囊、轮胎等配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据了解,此次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整治汽车配件市场,共查处相关案件37件。杭州查处劣质气囊翻新案,案值达100余万元,收缴假冒马自达、福特刹车片577片。宁波在奉化捣毁一特大制售假冒知名品牌刹车片窝点,当场查获假冒宝马、奔驰、奥迪等9个知名品牌的刹车片1.4万套,以及非法印制的各类知名品牌刹车片包装标识10多万套,涉案物品案值1500余万元。
针对4S店在汽车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价外加价、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使用“霸王条款”以及高价收取“上牌费”等不正当竞争、排除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行为,浙江各地重拳出击,破除潜规则。宁波、绍兴、衢州等地对4S店汽车保险销售、按揭担保、保险返利等黑幕大胆亮剑,查处商业贿赂案35件;台州、湖州查处多起4S店采用现金加价方式销售紧俏汽车的案件;萧山查处一批4S店“霸王条款”案;诸暨查处某汽车销售公司强制收取“上牌押金”案,责令退款累计达117.3万元;长兴立案查处某4S店滥收费用、商业贿赂案,惠及消费者200余名。
一直以来,汽车保养普遍存在暗箱操作,“手脚”甚多,特别是副厂配件当正厂配件、使用假冒机油和侵权车饰等现象屡有发生,消费者对此颇有怨言。此次专项执法行动捣毁了一批造假窝点,处罚了一批违法企业,保护了一批守法企业。其中,杭州在江干汽配市场查处特大销售假冒润滑油案,收缴2.36万升假冒嘉实多、美孚、壳牌润滑油,案值200余万元;宁波北仑根据吉利汽车公司举报,在某汽车配件经营部查获十几种假冒吉利系列商标汽车配件,罚款150万元;丽水开展以保护长城、Mobil、美孚等知名品牌知识产权、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为重点的集中行动,查获假冒上述品牌的润滑油270桶,立案查处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