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销售拓展一片新天地
连日来,几名穿着藏蓝色制服的工商干部穿行在满脸含笑的果农和一堆堆或鲜红或金黄的硕大苹果之间。他们时不时跟果农们打招呼,礼貌地接过果农手中的手机,一边了解今年苹果收成多少,一边查看微信销售记录;翻看苹果箱上标注的产地和产品名称是不是果业部门事先确定的“轩辕”和“花牛”,是否做到了统一规范;蹲点了解果品市场是否有序,有没有个别商贩欺行霸市的行为。总之,入冬以来,甘肃省清水县远门镇工商所的3名干部每天忙着网络市场监管,中午吃饭和休息的时间根本没有正点过,可他们尽职尽责,毫无怨言。在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现代网络营销及监管方式促进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清水县工商、商务、果业等部门密切合作,积极引导农民打破传统的农产品线下营销单一格局,迅速建立健全“互联网+市场”的线上营销和监管新模式,以全新的视野和现代思维方式,持续培育并放飞微信直销“鸟”,引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有效激活农产品销售市场,在县域经济发展大潮中树起醒目的标杆。
“土”苹果牵手“洋”电商
“过去,村里产了好东西只能坐等外人上门求购,也卖不上好价钱。在工商所的帮助下,我们尝试开了网店,再由镇上电商服务站的同志手把手教,很多经营者都学会了网上营销的操作方法。之后,我们的产品就跟长了翅膀似的,越飞越远。”在清水县郭川镇宋川村,提起村里的电商平台,乡亲们赞不绝口。
郭川镇位于清水县城西南部,属温暖半干旱山区,具有渭河流域小气候特点,光照充足、气候温和,盛产苹果。近日,笔者前往采访时,该镇50多岁的宋川村村民宋东阳正忙碌着将自家的苹果小心翼翼地装箱。他憨笑着说:“我家经营着13亩苹果园,按往年的收成算,今年收入可达20万元!”
近年来,郭川镇围绕建设“苹果之乡”和实现“人均两亩园,收入过万元”目标,以宋川村为龙头,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已建成4个苹果产业带,创建8个千亩标准化苹果管理示范园,建成以苹果、花椒为主的果园4.5万亩,盛果期果园达2.7万亩,年产量4000万公斤以上,销售收入1.8亿元。由于红富士等果品质量好,远销广东、河南、山东等省,给全镇果农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当前,线上购物受到清水县广大消费者喜爱,群众看到了电商带来的方便与经济效益,在当地工商、商务等部门指导下,纷纷利用手机微信等方式开通了自己的网店,在网上做起了生意。由此,网店把自家的苹果等农特产品卖到各地,实现了线上与线下互动,把原本只在本地销售的名优土特产品推向全国,使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在网络经济的驱动下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首批苹果订单发货
初冬天气,寒意已浓。清水县远门镇夜明村村委会门前偌大的文化广场上,该县商务局和远门镇政府联合举行了“夜明村果农微信直销自家花牛苹果”首批订单发货仪式。据悉,天水在线日前联合清水县商务局、远门镇政府,在该村举办“夜明村果农微信直销自家花牛苹果”电商培训并发布夜明村果农微信直销花牛苹果二维码后,村里陆续接到了400多个苹果订单。随着村里花牛苹果相继成熟,果农通过微信接收的首批400多个订单当日全部发货。
“轩辕贡品,花牛真情”。这是12个装的苹果箱标签上印制的8个字,它表明了苹果的产地和品种。村里的果农给苹果套网套、装箱,一忙就是三四个钟头。12个装、24个装的果径和重量各异的一箱箱花牛苹果,经当地工商所的同志认真查验后,整整齐齐码放在宽阔的空地上,见证了果农们的心血和收获。
“快递师傅,您辛苦了,这位顾客对我们很重要,请将生鲜水果轻搬轻放!”24个装的苹果箱上印制着醒目的提示语。发货现场,中通快递的工作人员正小心地在苹果箱上打单。
看着果农们满脸的笑容,笔者相信,随着首批订单发货和苹果全部成熟,微信接收的苹果订单会越来越多,这样的景象将不断出现,果农们的笑容会更加灿烂。
果农扫码卖核桃
11月中下旬,清水县的青皮核桃成熟上市。该县今年以建发微信二维码卖核桃的方式,使核桃远销全国各地,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该县陇东镇田湾村是名副其实的核桃大村,全村共建成核桃园3200亩。用微信卖核桃的“牛人”田新华就是田湾村农民。笔者见到田新华时,他和妻子正忙着挑选核桃、包装发货,成袋的核桃堆满院子。他告诉笔者,这些核桃都是帮村民卖的,自家的核桃已经卖光了。
厚厚一沓的快递发货单见证了田新华的销售成果。笔者翻看快递单发现,购买核桃的客户来自全国各地,很多还是回头客,最多的是一个山东客户,一次就买走了18箱。
在清水县,像田湾村这样践行网络营销新理念的核桃大村超过100个。正是依托这些核桃大村,清水县委、县政府信心满怀地确立了打造60万亩干鲜果基地的目标,描绘出建设全省核桃大县、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蓝图。近年来全县上下经过坚持不懈的辛勤努力,累计建成核桃基地44.9万亩,撑起了全县核桃产业蓬勃发展的一片蓝天。“随着果园大面积挂果,‘人均两亩园、收入上万元’的目标将在网络经济的驱动下很快变成现实。”清水县果业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