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誉富企业顾问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我们专注于上海公司注册、代理记账等一站式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建筑资质 >

记贵州省玉屏县“四到位四坚持”呵护微型企业

文章发布时间: 2018-03-27 17:44:05 本文作者:admin

市场监管部门的微企扶管工作,扶是主干,管是根本。只有在扶字上做足文章,微企工作才能出成效,出特色,微型企业才能枝繁叶茂、茁壮成长;只有在管字上下足功夫,微企工作才能有规范、有秩序,微型企业才能根本巩固、巍然屹立。机构改革之后的两年多来,贵州省玉屏县市场监管局逐步形成了“四到位四坚持”的扶管结合工作模式,总结出微企工作“到位不越位,干预不干扰”的原则,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扶持不做保姆 坚持“四个到位”
当前的微企扶持发展工作,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属于“看得见的手”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这就要求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可以积极干预,但不应越界干扰。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做到“四个到位”,微企工作就既能履职尽责,又不越俎代庖。
宣传发动到位
玉屏县市场监管局从扩大宣传覆盖面着手,充分利用各类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对微型企业发展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和解读,围绕“四个因”做文章,即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时应景、因势利导。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宣传工作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特色产业的扶持引导,以资源优势引领产业发展,以政策解读助推企业前行。目前,玉屏已涌现出马头田生姜、沙子坳黄桃、郭家湾贡米、茅坡豆芽和蜂蜜、朱家场油茶和生猪养殖等具有一定口碑的特色农产品。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相关领域已涌现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微型企业,并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和资金扶助,传统加工作坊正在向现代企业稳步转型。玉屏作为中国箫笛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黄桃之乡和侗族文化艺术之乡,在箫笛制作营销、茶油生产加工、黄桃种植营销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领域崭露头角的一批微型企业,正在成为支撑玉屏品牌形象的重要生力军。
所谓因户施策,主要是根据创业户主的特点和种植、养殖经济的规模,确定微型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对于达到条件且经营稳定的加大宣传,积极引导申办微型企业,同时增强农户开办微企创业的意识,促进农户合股合资经营创业。
贵州祥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残疾人创业的代表,市场监管部门通过采取商标富农举措和精准施策,帮助其申请了祥骞商标,提升产品附加值,又帮助企业解决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难题;通过微企政策的宣传,企业积极回馈社会,为员工购买了养老保险,成为全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所谓因时应景,就是根据政策方向和时机节点积极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开辟出符合时宜的产业发展路径。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玉屏县市场监管局将微企扶持的政策和程序制作成简易图画和宣传海报,让干部职工在走村串寨时随时宣传,扩大政策的知晓面。特别是驻村干部做到了微企发展知识应知尽知、进组入户必讲必谈。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充分利用群众发展生产的热情,加强对微企政策的宣传,让有条件的人能够想办法去吃微企帮扶政策这个“结在树上的大苹果”。玉屏县市场监管局在盘活存量启动扶持上,重点遴选一批符合扶持条件、就业容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先行给予政策扶持,发挥带动效应;在抓好增量培育上,积极引导重点人群创办一批符合后期扶持条件的微型企业,同时分类指导一批有发展前景和经营能力强的个体工商户转化为公司制企业,从而在3个月后达到存量扶持标准。
方向引导到位
把好创办条件关,是引导微企发展的基础。通过几年的宣传普及,创办微企能享受优惠政策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既有利也有弊,利处自然是激发了创业热情,弊端则是诱发了投机心理。鉴于此,市场监管干部在工作中就特别注意提前做好摸底排查,对照扶持条件,发现、储备一批有发展潜力且符合划型标准的企业,重点引导培育,充实存量,确保扶持后劲。
把好产业导向关,是引导微企发展的推手。贵州省政府已拟定了微企发展的重点行业,玉屏县结合县情特点调整了微企申办通道,对于重点行业创办的微企,依法依规积极促成;对于非重点行业创办的微企,严格评审。在2016年评审通过的100户微企中,属于重点扶持行业的有68户。
把好资金使用关,是引导微企发展的保障。微企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微企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企业是否将扶持资金有效投入生产经营当中,是落实微企惠民政策的关键一步。但资金监管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和尊重企业自主权利,严格区分套取扶持资金的行为,千万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职责明确到位
分工精细才能确保工作无遗漏,避免推诿扯皮;分工严谨,才能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切实履职尽责;注重协调,才能保障微企发展各个环节高效衔接。玉屏县政府按照精细、严谨、协调的原则,划分各部门职责,并且将微企发展指标行文分配下达到各乡镇(街道),同时明确了全县每月的扶持进度。按照“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要求,实行挂图作战、挂牌督办,倒排工期、倒逼进度。
政策落实到位
落实政策务必做到充分、及时、真实。一是及时兑现财政补助。本着“成熟一户、扶持一户”的原则,对已经通过资格评审认定的微型企业,县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库管理支付规定尽快足额将资金划拨,确保了2016年财政补助资金县级部分的100万元最早足额到位。二是提高银行贷款支持覆盖率。当地有关金融机构认真结合“黔微贷”产品“短、平、快”的特点,扩大“打捆贷款”的覆盖范围,简化贷款流程、实行利率优惠,让微型企业贷款既“吃得饱”又“吃得好”,2016年度累计发放微企贷款户数177户,金额3112.95万元。三是县级税务部门对应县微企办按年度提供的微型企业名册,完成税收贡献激励审核并制定名册,及时向县级财政部门申请资金兑现,其中2015年度共有11户申请税收贡献激励资金1万余元,2016年度共有21户申请税收贡献激励资金7万余元。


监管不做差役 做到“四个坚持”
作为人民政府、人民公仆,市场监管绝不能是古代衙门中公差衙役那种奉旨听差式的冷漠监管,而应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履职尽责,这就要求市场监管措施尽量完善,尽量周全,防止不教而诛,避免矛盾升级。
坚持在注册登记中监管
商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宽进严管,但微型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市场主体,它涉及国家扶助资金和扶持政策的倾斜,所以在注册登记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管,做好现场勘验,把好市场准入关,为后期的监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坚持在市场检查中监管
保持日常监管的张力是对市场主体守法经营的有力鞭策。对微型企业,要在尽量不影响其生产经营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回访频率,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建立回访台账,作为落实扶持政策的重要参考。
坚持在举报投诉中监管
市场监管部门的案源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举报投诉,所以举报投诉是对市场监管手段的重要补充,在微企扶持监管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线索作用。微型企业散布城乡,监管力量薄弱,难免捉襟见肘。因此,加强举报投诉处理,能够调动群众参与监管的积极性,发挥社会舆情信息的监控功能,对政府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坚持在行政指导中监管
行政指导具有防微杜渐和行为导向的作用。透过行政指导,对轻微违规行为施以警戒,促其纠正;对市场盲目倾向及时提醒告知,促其理性回归;对嘉行善品予以表彰鼓励。有效利用一系列的行政指导手段,既是微企监管的有效形式,也是微企帮扶工作的具体体现。
为树立微型企业的正面典型,2016年,依照严格的申报条件,玉屏县有7家微型企业被推荐为信用示范企业,增强了微企户发展的信心,起到了良好的带动和导向作用。
据统计,自2012年实行微企政策扶持以来,玉屏县共扶持发展微型企业484户,带动就业2581人,兑现财政补助资金1964.15万元,有297户微企业主获得贷款5489万元,为掀起全县“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贡献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