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兵:“蜂王”和他的甜蜜事业
一进入春季,地处太行山区的山西省阳城县便会百花待放。每年这时,家住该县凤城镇尹庄村的张国兵就忙得不可开交,手机几乎被打爆,联系的都是县里蜂农转场授粉的事。张国兵说,虽然有时身子累得像根面条,提也提不起,但他心里流淌着一条甜蜜的河。
张国兵是阳城县蜂业协会会长,阳城土蜂品牌的倡导人。在阳城这块土地上,他把养蜂这个甜蜜的事业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创业传奇故事。
胸怀大志当“蜂王”
张国兵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有一手养蜂的好技术。张国兵自小随父亲上山放蜂,但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以后会走父亲的路。
学生时代,张国兵是当地重点中学出了名的好学生,家里人认为,他考取个名牌大学那是鞋窝里摸脚——一拿两准的事。可是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两次高考,他均名落孙山。后来,他参军入疆,退伍后又回到了家乡。
回乡之后,张国兵在乡中学工作过,开过班车,还干过其他许多工作,但他一直觉得那不是自己的人生方向。偶然一个机会,他想起了和父亲养蜂的事,突然眼前一亮:县城南部山大沟深,每年春天一到,百花盛开,外地的养蜂人还要专门转场到这里,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在这上面做些文章?
主意一定,说干就干。从此,数十蜂箱,一顶帐篷,伴随着张国兵走上了养蜂之路。哪里的花儿开了,哪里就是他的家,他过上了和草原人一样的游牧生活。
一转眼,七八年过去了,张国兵已经成为阳城小有名气的“蜂王”。这不光因为他蜂养得好、赚了钱,关键是他长于思考、有号召力、积极团结蜂农。在长期的养蜂放蜂过程中,张国兵发现,养蜂人大多各自为战,成功了继续养,失败了就放弃,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他逐渐萌发了组织蜂农共同创业、做大做强的念头。
2009年,张国兵和县里几名养蜂高手牵头成立了阳城县蜂业协会,能说会写、踌躇满志的他被推选为会长,带领蜂农踏上了甜蜜事业大道。
辛勤穿梭万花间
张国兵这个“蜂王”的头衔不是用来享乐的,而是为了广大蜂农谋利益。上任后,他整个身心都扑在协会工作上。
2009年12月,张国兵组织协会骨干成员对全县蜂业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写出的调查报告引起县人大的高度重视。第二年,阳城县政府出台养殖资金补助政策。2012年5月,蜂农们破天荒地领到了16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这一下,就为阳城蜂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国兵深知,无论哪种产业,科技才是助力腾飞的翅膀。为此,几年来他外出学习、实地考察、邀请各地专家学者到阳城对蜂农进行培训,组织协会骨干会员赴外地学习,并为全县14名蜂农申报了农村技师中级职称考核,让他们在创业道路上理直气壮、大步前进。
在张国兵的努力和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阳城蜂业得到飞速发展。短短几年,全县蜂农达到400户,饲养意大利蜂和中华蜂近3万群(筒)。
每年的清明到谷雨期间,是饲养蜜蜂春繁的关键时期。这时,阳城的春花大多含苞待放,蜜粉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蜂农只能以人工喂糖喂粉来凑合。而此时太行山下毗邻的河南省济源市已是春暖花开,大量作物需要蜜蜂来授粉。
张国兵意识到这是一个双赢的好机会。为此,他三下太行调查走访,与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公司达成异地授粉协议,公司按每群蜂50元补贴蜂农。
刚开始,阳城的蜂农们有些犹豫:转场异地,身在他乡,协议中的承诺能否兑现?张国兵拍着胸脯保证:如有任何麻烦,全部由我负责;宁可自己吃亏,决不让你们赔本。事实证明,蜂农此行不仅省了蜜粉,而且利润可观。
5年来,张国兵为蜂农创收60余万元,节省开支30余万元。他的“异地授粉、互利双赢”模式,也成为全国首创。
为谁辛苦为谁甜
2014年4月,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良鑫中华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慕名到阳城购买蜂群。经过深入交谈,张国兵得知丹东当地土蜂蜜最低零售价每公斤在300元以上,这让他萌生发展原生态土蜂养殖的愿望。这年秋后,他组织蜂业协会骨干成员到丹东进行考察,一个新的土蜂养殖方式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浮现。
回来之后,张国兵没日没夜啃书本,反复试验,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终于设计出了集功能性、观赏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土蜂原生态养殖蜂箱。这种新型蜂箱优势十分明显——提高了蜂蜜产量,降低了劳动强度,实现了高效管理;实现了科学合理的分层取蜜,可通过电商平台整层销售;创造了消费者能够亲眼目睹、亲口品尝、现榨现买的休闲体验方式。
2015年春天,第一个标准化土蜂原生态养殖蜂场在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庄园落户,红帽黄身的产品形象,别具特色的设计,与景区自然而然融为一体,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立即吸引了中外游客的眼球。更有外地厂家来电,计划每年订购5000公斤土蜂蜜。阳城土蜂蜜从此走出三晋,迈向全国。
随着甜蜜事业的不断发展,张国兵也收获了诸多荣誉,他多次被省市县表彰为“蜂业先进工作者”“特色产业带头人”“优秀乡土人才”等,全县广大蜂农对他更是交口称赞。
在成绩面前,张国兵仍不满足,他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把县城南部山区6个乡镇区域建成省级中华蜂自然保护区,率先把阳城建成全国原生态土蜂蜜生产基地,让小蜜蜂成就大事业,为建设“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全民旅游、四季旅游”的富民强县战略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