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誉富企业顾问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我们专注于上海公司注册、代理记账等一站式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建筑资质 >

满月乡的月亮渐渐变“圆”了

文章发布时间: 2018-03-27 17:44:09 本文作者:admin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烤的是转转火,吃的三大砣(土豆、玉米、魔芋),点的是灯灯角,睡的是包谷壳;有女要嫁出满月槽,好男莫到狗儿坪……”这是一首反映几年前地处重庆市开州区北部山区的满月乡马营村(俗称狗儿坪)贫困落后面貌的民谣。因为马营村最为贫困,所以成了满月乡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有名的贫困村早不是旧模样
近年来,满月乡在开州区委、区政府和工商、旅游、农业等职能部门的帮助下,利用马营村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发展高山土豆1.1万亩、高山玉米5000余亩、魔芋2500亩、无公害高山反季节蔬菜1500亩,2016年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目前,马营村正在积极打造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发展特色微企夯实产业基础
2010年以来,马营村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大进工商所的帮助下,以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微企为抓手,引导当地村民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高山土豆、高山玉米、魔芋种植及山羊养殖、野猪养殖、大鲵(俗称娃娃鱼)养殖等特色效益农业,各类规模化种植基地、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2010年,返乡创业的刘云飞引进了简阳大耳羊,并在当地工商干部的帮助下成立了重庆市越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耳羊常年存栏1500只以上。经过多年努力经营,越泽公司常年向区内外提供种羊,每年卖出种羊2000只左右。现在,该公司已成为满月乡首屈一指的企业,也是满月乡第一个市级龙头企业,此消息鼓舞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养殖业中来。
野猪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养殖,但在马营村还是一片空白。重庆巴渠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引进300多头,经过几年的发展,养殖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市场前景看好。
大鲵养殖是新兴的冷水养殖产业。2013年,马营村新建两个大鲵生产基地,发展大鲵3300尾。今年,1200尾大鲵养殖基地已经建成投产。
在特色效益农业微企政策的激励下,马营村兴起了一大批规模养殖场,并带动了周围的村庄投身其中。目前,满月乡已建成常年存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个、常年存栏5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2个、常年存栏100头以上的小型养殖场13个,饲养本地山羊的小型养羊场25个。还有更多的村民跃跃欲试,越来越多的农户都摇身一变成为“老板”了。

乡村旅游激活“美丽”经济
正当人们沉浸在特色效益农业带来的喜悦中的时候,马营村独特的旅游资源又被人发现了。这里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是避暑养生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每年夏天都会有四面八方的游客来这里避暑。虽然有少许农家乐,但是经营分散、管理落后,难以形成品牌,制约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打造马营村的乡村旅游优势,开州区工商分局携手开州区旅游局以及满月乡党委、政府,一方面引导当地村民发展乡村旅游酒店及农家乐、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发展向日葵观光农业、打造和组织更多的乡村旅游活动等,使得马营村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乡村旅游酒店56家;另一方面,分批组织马营村乡村旅游产业经营者到国内著名景区考察学习,引进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乡村旅游项目多样化、产业规范化发展。“今年,我的农家乐在原来的餐饮服务、绿色果蔬采摘的基础上,增加了钓鱼比赛、篝火晚会、乡村KTV等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收入要比往年多。”说到这些,村民刘天明笑得合不拢嘴。
为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开州区工商分局还在马营村设立了消费维权服务站,轮流派驻工商干部,会同当地村干部现场办公,随时解决消费纠纷,维护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马营村2016年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0万元,人均收入高于全乡平均水平。当年,狗儿坪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重庆市100个最佳拍摄景点”之一。2016年,满月乡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特色效益农业促使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发展,乡村旅游让马营村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焕发新的活力,变得美丽富饶,宜居、宜游水平不断提升,成了开州区北部山区里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