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工商部门深化改革激活发展
8月24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政务服务大厅工商登记窗口,淄博顺心如意广告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志明领到营业执照后兴奋地说:“通过淄博红盾信息网申报登记材料,没想到当天就拿到营业执照,接下来就可以大展身手啦!”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淄博市工商局推出“三证合一”、个转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激发了创业者的投资热情,同时,为新创办企业创新举措、悉心服务,帮助他们“留得下、守得住、做得强”。
8月18日,临淄区工商局与建设银行齐鲁石化支行签署服务企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内容,建设银行齐鲁石化支行各网点将逐步开设工商注册代办业务,注册企业可就近选择网点,由代办人员免费代为办理名称预核准、工商注册登记、代领营业执照、报送年报等系列服务。
“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区工商局坚持用创新思维破解工作难题,推动改革向更深领域拓展。通过淄博红盾信息网和建行各网点的代办服务,打破‘属地登记’的传统做法,实行线上线下同时办理工商登记模式,不仅提高了窗口利用率、解决了窗口人员不足的问题,还使创业者节约了时间成本,实现了一举两得。”区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8月15日,全区各类市场主体共计39632户,其中企业1066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55户,个体工商户28308户。2016年全区新设立企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分别为1882户、58户、4494户,同比增长分别为68.6%、30.1%、57.4%。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拿到了创业“入场券”,如何让他们“留得下、守得住、做得强”?临淄区工商局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助企增收。
同时,该局调研发现,法律法规不熟悉、融资难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为此,临淄区工商部门通过一对一上门服务,主动牵线搭桥,将讲信用、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尤其是“守重”企业推荐给金融机构。截至目前,全区共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55件,股权出质21笔,助企融资68.8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市场主体门槛进一步降低,企业数量激增,如何坚持放管结合,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促进市场主体健康有序发展,成为工商部门亟须解决的一道难题。
原先工商部门以年度检验为主要抓手,年检制改年度报告制后,临淄区工商局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通过宣传培训、督查通报、上门服务等措施,扎实做好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全区2014年度、2015年度企业年报率分别为87%、97.3%,个体工商户年报率分别为89%、95.6%。此外,该局加大市场主体公示信息抽查力度,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2015年以随机摇号的方式对190户企业、536户个体工商户、1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即时信息和年报信息公示情况抽查,依法将未按时年报、地址“失联”、公示信息弄虚作假的1020户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在“双告知”推送业务系统尚未完善前,在提醒申请人及时办理后置许可手续的同时,利用临淄区电子政务平台网络,将企业登记信息及时传送给各许可审批部门,确保了登记、审批、监管的有效衔接,初步建立起了“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
“一个地方经济的活跃程度在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一个全民创业的时代须有一个便捷高效的服务创业制度。临淄区工商局在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这条道路上,将不断创新机制,优化服务,改进监管,让政策‘落地’,使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临淄区工商局党委书记、局长郑海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