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担当作为谱新篇
浙江,一直是改革的前沿阵地。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商品市场大省、网络经济大省,浙江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这场“放管服”改革攻坚战中,浙江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干在实处,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浙江样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新的使命,浙江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砥砺奋进、务实创新,找准新的定位,迈向新的征程。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浙江省工商局党委书记、局长冯水华。记者:“最多跑一次”,是去年12月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理念和目标。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省工商局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情况通过信息上报后,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浙江省工商局的理念和做法。您对于“最多跑一次”是如何理解的?在具体实践中又是如何做的?
冯水华:“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使其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一项具有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的改革,是政府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全面推进简政放权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站在群众利益上换位思考,认真检视哪些短板需要补齐,哪些“痛点”“堵点”需要消除或打通。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处在服务群众和企业的前沿,必须有放大格局与抢抓机遇的政治意识。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出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动员令,就是要求我们遵循大局。我们有责任跑得更早一些、跑得更快一些、跑得更实一些。
围绕一个“早”字,我们马上梳理出第一批15项“最多跑一次”办事清单,并且制定了若干配套举措,在今年春节假日后上班的第一天上午就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同时,召开系统电视电话会议,把改革的要求第一时间传达到基层,要求全系统一起“跑”。围绕一个“快”字,我们加快推进信息化新架构建设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4月17日,新版登记系统在全省正式上线运行。下个月我们还将实现一整套电子化登记,从而实现企业登记“零上门”。围绕一个“实”字,我们坚持蹄疾步稳抓推进,不仅班子全体成员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去各地的窗口实地体验,还组织开展了“你体验,我改进”的开放日活动,从“用户导向”出发,让企业和群众检验和评判我们的工作成效。我们还启动了窗口标准化建设工作,统一“八个一”举措作为全系统的标准配置和规范动作。“宽进”的同时更需要“严管”,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从今年3月开始,我们会同衢州市政府试点开展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试点,将原来工商、质监、食药监36个抽查事项清单的1263项内容整合归并成165项。6月6日,我们在全省推行“一次抽取、全面检查”的“双随机”监管模式,做到市场监管领域随机抽查“一次查,集成查”,向“按标监管,一次到位”的目标迈进。(下转2版)
(上接一版)
记者:小微企业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活力所在。浙江的“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是工商部门牵头实施的,当初接下这一重担您是如何考虑的?作为牵头部门你们是怎么做的?
冯水华:对一个单位来说,有没有担当,很多时候是看党委、政府要我们干的事,我们能不能既甘于做绿叶,同时又敢于做红花。所以,愿意被别人牵头又敢于牵别人头的担当意识非常重要。
这几年,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很多以前没有做过,甚至超出工商原有职能的任务。2014年2月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让我们牵头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并将其作为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重要一招”。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信任与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当时,系统上下对这项牵头工作也有畏难情绪。不过我们认为,这困难那困难,畏难才是最大的困难。省委、省政府把任务交给了我们,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直面挑战,不能有任何退缩,更不能在执行中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的扎实推进,也得益于工商总局商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总局牵头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创业和民间投资的热情,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进一步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优化发展环境,让更多小微企业破茧成蝶、健康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具体工作中如何把对市场主体的服务落到实处?我认为要有由管制型向治理型转变的“店小二”意识。工商部门既是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执法部门,同时也是扶持培育市场主体的服务部门。特别是这几年,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努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店小二”。二”是服务生的代名词,虽然是小角色,但服务周到、有求必应、笑容满面、充满活力,总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可以说,“店小二”的精神内涵就是人民立场、为民情怀,服务为本、发展至上。秉承“热心、用心、细心、贴心”这“四心”标准,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当好“店小二”,一路走来,我们用简政放权、小微成长、主体升级、品牌引领,为系统作出了如何当好“店小二”的示范,也赢得了服务对象的点赞。
记者:今年4月28日,《中国工商报》头版头条刊发过《一位即将退休干部的深情和期望》,文中介绍了来自金华市市场监管局周大姐的一封信,我们在心底被这位默默奉献36载,在即将退休的那一刻依然心系工作、不忘初心的普通干部周大姐所打动。冯局长,在以前的报道里看到过浙江工商要打造一支铁军。请问这支铁军是如何打造的?对于提升整个系统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什么样的作用?
冯水华:您说到的这封信,当时一报道就引发了热议,大家纷纷为这位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周大姐点赞。基层干部最可爱、最辛苦,最需要关心,那些闪现在基层干部身上的智慧和价值观是系统宝贵的财富,给予我们精神食粮和无限动力。最近我们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周大姐”征文活动,以此寻找更多的“浙江最美市场监管人”。
体制调整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断了骨头连着筋的系统意识。省工商局新一届班子组建后,我们作出了“九带头九模范”的承诺,对机关处级干部提出了“七个更多一些”的要求,要求经常用六个“问一问”(问一问自己的意识强不强、问一问自己的思路清不清、问一问自己的点位明不明、问一问自己的举措实不实、问一问自己的表率作用发挥得好不好、问一问自己抓业务抓党建的要求落没落实)来检视自己,在省局机关和全系统大力倡导“向先进看齐、朝标杆努力”“对标补短板、担当争一流”“同心同向铸铁军、担当作为树标杆”的工作理念,营造积极向上、勇于担当、赶超一流的政治生态。不管是在过去的垂管体制下,还是在现在分级管理的体制下,我们始终不放松系统和基层建设,始终把系统和基层作为我们这个部门的强大动力来源,不仅给基层交任务、压担子,也给基层送温暖、做服务。我们从2015年起大力实施“温暖保障”“能力提升”“系统凝聚”“放心履职”四大工程,为基层规范高效履职提供了强力支撑。
在当前构建市场监管新格局的转型时期,我们更加需要及时了解总局的工作指向,掌握改革的重要决策和信号导向,更加需要学习和借鉴兄弟省市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的做法和经验。我每天必看三张报纸,一张是《人民日报》,一张是《浙江日报》,另一张就是《中国工商报》。《人民日报》代表党中央的权威导向,《浙江日报》反映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导向,《中国工商报》作为总局的官方媒体代表总局的思想引领和业务导向。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经常在工商报报道的其他兄弟部门的创新做法上批注,请我们的相关部门学习借鉴。在把工商报视为重要交流展示平台的同时,我也把它作为衡量处室创新作为的一把尺子。今年以来,工商报头版除了展示我局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理念外,也反映了相关处室的工作成效。据统计,今年刊登在工商报上的浙江稿件已达144篇,省局稿件上头版的有16篇。重视工商报的宣传已成为我们机关处室、系统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上一篇:温州市消保委建言预付式消费领域监管下一篇:“常德为投资兴业打开了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