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商标权纠纷始末
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桔科技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于当年9月对外推出嘀嘀打车系列手机软件,包括IOS和Android系统的乘客版与司机版,用户可以通过应用商店等途径下载使用。2012年11月28日,小桔科技公司向商标局申请注册图形、文字组合商标嘀嘀打车,2014年1月13日被商标局驳回。1月27日,小桔科技公司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2014年5月19日,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召开 嘀嘀商标权情况媒体通报会,宣称小桔科技公司使用“嘀嘀”二字作为打车产品名称,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已联合浙江省宁波市科技园妙影电子有限公司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桔科技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人民币8000万元。而在此前的5月13日,杭州市中院已对此立案。5月20日,小桔科技公司召开发布会,宣布旗下产品“嘀嘀打车”更名为“滴滴打车”。
然而,改名后的滴滴打车并没有顺利从商标权纠纷的“泥潭”里脱身,因为广州市睿驰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驰公司)又将其告上法庭。睿驰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营软件与互联网业务。该公司诉称,因准备从事与汽车相关的业务,在第38类注册了第11122098号嘀嘀商标和第11282313号滴滴商标、在第35类注册了第11122065号嘀嘀商标。小桔科技公司通过软件信息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滴滴打车服务,并在软件界面等处显著标注“嘀嘀”“滴滴”字样,上海公司注册基于该服务包含的“基于网络的信息传送、全球网络用户打车服务、出租车司机商业管理”等与睿驰公司商标核定使用的服务项目相同或近似,因此侵犯了其享有的注册商标专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