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着力打破制约改革成果落地瓶颈
为切实提高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今年以来,江苏省工商局围绕“让企业少跑腿”的目标,更加突出问题导向,积极推进“方式任你选,三天内办结”和全程电子化登记,让改革红利惠及全社会。
所谓“方式任你选,三天内办结”,共包括三种方式。一是“面对面,跑一次”。主要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简易登记业务,只要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均可做到当场办理、一次办结。第二种是网上核准登记业务,如申请人携带的书式材料与网上提交材料一致,登记窗口可做到一次办结。二是“远距离,就近办”。主要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是网上远程核准,如冠省名、常驻代表机构登记、外资企业登记由当地登记机关受理,核准机关网上核准,就近办理。第二种是通过银行网点就近代办。第三种是实行全城通办,不受辖区限制。三是“零见面,不跑腿”。主要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全程电子化登记,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理,让数据跑腿。第二种是将网上预审通过后的登记材料通过EMS江苏政务专递收件、送件,让快递跑腿。
深化全程电子化登记,通过“互联网+企业登记”提升便利度。江苏是国家工商总局确定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的试点省份,去年开始全面启动全程电子化登记。截至今年3月20日,全省累计发放电子营业执照33.53万份,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17.88万户,企业网上登记率达83%。今年内,江苏省将让全程电子化登记覆盖各类市场主体、各项登记业务、各个行政区域。
加快证照整合,通过“多证合一”和“证照联办”提升便利度。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江苏省先后实施“三证同发”“三证合一、一照三号”“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以及“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涉及所有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保登记证、统计登记证和公章刻制备案“六证合一”。同时,在部分地区试点开展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证照联办”改革也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江苏省将在扬州和宿迁两市开展试点,进一步将不涉及实质性审批,只是为了建档立户获取企业信息的证(表)与营业执照进行整合,通过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更有效地解决企业以前办理证照“部门多次跑、材料重复交、办理时间长”等问题,进一步降低开办企业的制度性成本。
推进企业名称登记改革,通过打破名称预核瓶颈提升便利度。江苏省工商局通过技术手段,努力解决企业起名难、登记机关核名难的现实困难。该局在泰州、南京、宿迁开展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由申请人自行通过互联网查重、起名,系统按照既定规则自动进行筛查;从去年8月1日起,全面开放企业名称库,申请人通过网上平台申报名称,登记人员在后台进行核准。截至今年2月底,全省通过网络办理的企业名称已达6.85万个。下一步,江苏省将在苏州、无锡、镇江试点近似名称承诺制,进一步梳理完善名称禁用词库、限制词库,充分释放名称资源。
完善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制,通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便利度。去年10月,江苏省工商局在全国率先推出市场主体登记信用承诺制,企业在办理名称核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简易注销登记时,如缺少个别非要件性材料,只要以规范格式作出书面承诺,工商部门就可以先行核发营业执照,后续通过信息公示和信用监管来进行有效约束。截至目前,全省依据该制度已容缺受理企业登记2万多件。
其具体内容是,对内,以提升登记注册窗口业务能力为核心,启动注册条线全员培训计划,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对外,以加强部门协作为核心,着力打破制约商事制度改革成果落地的瓶颈。
据悉,江苏省积极深化“政银合作”,计划年内将“政银合作”银行代办网点增加至2000个,初步形成遍布全省城乡的企业登记免费代办网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