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呼吁对制假售假行为加重刑罚
2月27日,阿里巴巴在2017年度打假工作交流会上向全社会公开呼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法、加重刑罚,加大对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倡议“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据悉,这是继2月19日披露过去一年通过大数据主动风控体系识别并清退淘宝全球购涉假卖家3万家,以及2月初对恶意投诉骚扰敲诈网络卖家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发出“封杀令”之后,阿里巴巴对有关制假售假行为的第三次重拳出击。根据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披露的数据,2016年通过平台治理大数据模型体系主动防控、权利人举报、消费者投诉、神秘抽检等方式,阿里巴巴共排查出4495条销售额远超5万元起刑点的制假售假线索,但公安机关能够依据现行法律规定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469条。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有刑事处理结果的仅为33条,制假售假入刑率只有0.73%。
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介绍,为打击制假售假行为,阿里巴巴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专业队伍,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数据模型对制假售假行为进行主动防控。但企业没有执法权,只能发现问题、下架商品、向执法机关报送线索,然后等待执法和司法机关处理。由于现行法律规制中对制假售假行为的处罚依据相对模糊,执法机关对案件定性难、定量难,立案后进入司法程序更难。“最终结果是刑事打击力度不足,制假售假犯罪成本极低,无法有效遏制制假售假行为在线下的泛滥和在平台间的流窜。”郑俊芳说。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历年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电商用户投诉数量年年大幅增长,其中网络售假成为十大电商被投诉热点问题,直戳电商行业的基础诚信体系和用户信任度,成为制约整个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头号毒瘤”,其中既包括淘宝、天猫、聚美优品、京东、苏宁易购、当当、唯品会、拼多多等综合电商平台,也包括丰趣海淘、小红书、网易考拉海购、洋码头等新兴跨境进口电商平台。
郑俊芳认为,根治假货亟待严格执法、加重刑罚。“否则打假就像个筛子,违法犯罪的人笑死,痛恨假货的人急死,执法办案人员累死,消费者哭死。”郑俊芳说。她以酒驾入刑为例来说明严格执法、加重刑罚的必要性——酒驾入刑向全社会清晰传达了酒驾者必须承担严重后果这一信息,其震慑作用正是酒驾行为得到遏制的关键。
阿里巴巴强调,让制假售假庞大链条上的每一个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是中国从世界工厂走向自主创新之国、引领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和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