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县田野青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云峰口述
我出生在这片黄土地,我曾经渴望走出这片黄土地,如今我为了创业又回到了这里。创业不易,我日出而作,日落还不能休息,累了倦了的时候,我就对着田野吼上一嗓子:“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返乡创业,首先反对的就是父母。父亲说:“让你上大学干吗?不就是跳出农门吗?当泥腿子有什么出息?”
“种地有啥丢人的,用头脑干活也能淘金!”我回答道。父母看我态度坚决,就不再反对。
万事开头难。2014年,我用流转的500多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另外搭配了泡椒、红薯、白术等经济作物和药材。忙碌了一季,没想到小麦、玉米因为贮藏不善有一部分霉变,泡椒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红薯在土里被虫咬得面目全非……这一连串的“没想到”,给了我当头一棒。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2015年,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学习上,改进技术,又试着引进了新品种水果玉米,坚持施有机肥。加上我懂得一点电子商务,把水果玉米放到网上销售,合作社慢慢上了轨道,开始扭亏为盈。
2016年,合作社迎来了大丰收。水果玉米供不应求,很多客户提前下订单;白术不仅品相好而且价格高;100多亩大白菜长势喜人,装了一车又一车;土豆、红薯、有机花菜也成功进入北京、上海等地蔬菜批发市场。这一年,我净赚了50多万元。
合作社走上正轨,我开始考虑带动村民一起致富。这些年,村里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有时候,合作社种植基地忙不过来,我就邀请村里的留守妇女来合作社打工,一天100元,一名留守妇女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2016年年底,我又投资50万元扩大种植规模,新建50座塑料大棚。在我的带动下,村里75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每户年收入均在3万元以上,当年就实现了脱贫。已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去年最高收入达6万多元。尝到了甜头,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越来越多。合作社也因此被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认定为“产业精准扶贫基地”,我也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推荐为“脱贫攻坚——豫见青春榜样”候选人。
虽然事业才刚刚起步,但把事业做强做大的信念,我不会改变。下一步,我要带领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相信我的青春会因创业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