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发布8项冷链物流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日前,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北京市质监局、河北省质监局共同组织制定、分别发布了《冷链物流冷库技术规范》等8项京津冀冷链物流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并将自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此次发布的8项冷链物流
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冷链物流冷库技术规范》主要对冷库的设计、辅助设备、温控系统、安全管理和运行维护进行规范;
《冷链物流运输车辆设备要求》主要对车厢性能、车辆装备、车体标识和运输作业进行规范;
《冷链物流 温湿度要求与测量方法》主要对冷链物流温湿度环境要求、测量方法和测量位置进行规范;
《畜禽肉冷链物流操作规程》《果蔬冷链物流操作规程》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程》,主要针对畜禽肉、果蔬、水产品,从包装、贮存、运输到展售全过程进行规范;
《低温食品储运温控技术要求》主要对信息技术、温控技术进行规范;
《低温食品冷链物流履历追溯管理规范》主要对低温食品冷链物流的履历体系建设、履历信息、履历记录和履历保存进行规范。
下一步,京津冀三地标准化部门和商务部门将进一步协同配合,围绕标准的贯彻和落实,加强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的宣传、培训、应用指导和组织实施工作,让成果惠及三地企业和消费者。
截至目前,京津冀三地已共同发布25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完成14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同步立项工作。今年,京津冀三地还将围绕交通、安全生产、人力资源、旅游等重点领域,探索制定发布实施更多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相关背景:
2013年,天津市被商务部确定为两岸冷链物流示范城市。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市商务委组织制定了天津市冷链物流储运销系列地方标准,于2015年发布实施,取得良好效果。商务部、国家标准委给予充分肯定,并建议在该地方标准基础上形成京津冀区域标准。京津冀三地标准化部门与商务部门联手,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结合北京和河北两地实际情况,最终形成8项京津冀冷链物流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据介绍,8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围绕建设环首都一小时农产品流通圈等要求,提供了冷链物流领域的技术依据和支撑,将有力助推京津冀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提升区域冷链物流水平,保障生鲜产品和食品消费安全,打造京津冀区域冷链物流品牌,为全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