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不是“面子工程”
《半月谈》近日发文称,有些地方层层搞督查,基层迎检压力大。如此,不仅没有达到促进工作落实的效果,反而严重耗费了人力、物力、精力,使督查沦为“面子工程”。
笔者认为,督查工作中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很多地方层层督查频繁督查,机械执行督查程序,却忽视了督查的目的在于推动工作落实;二是有些督查活动只是在抓基层落实不力的辫子,却不注重调研分析产生问题的根子。事实上,有些基层工作的推动效果不好,问题不在于基层不重视、不推动,而是受制于相关制度办法不符合基层实际,可制度办法源自上级有关部门,制度不及时修改完善,基层该如何落实?
至于提高督查工作质量,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两点。首先,要完善对工作质量的考核办法,有些工作可实行“达标”制,只要达到标准就算其高质量完成任务,这样可以避免基层为获得考核高分,将精力过多地用于容易提高成绩的地方。其次,要将被督查工作落实情况的评判权更多地交给群众,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各大媒体,公开征集被督查工作的问题清单,督促相关部门查实并公开回复,对群众不满的工作要予以重点督查并严厉问责。
上一篇:消费维权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下一篇:皖浙达成网络市场监管省际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