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誉富企业顾问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我们专注于上海公司注册、代理记账等一站式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建筑资质 >

基层一线便利登记、创新服务、优化监管

文章发布时间: 2018-03-27 17:44:01 本文作者:admin
今年常德国际马拉松比赛期间,湖南省常德市工商局开展了为期20天的确保安全消费专项整治行动,全天候开通12315消费维权服务专线,确保消费无忧。图为常德市工商局在赛道旁设立的12315消费维权现场投诉点。


十二月十四日,四川省宜宾市工商局组织开展创建“放心舒心消费城市”诚信签名承诺活动,当地商家积极响应,踊跃签名。□邱柏/摄


编者按
又到岁末年终!回望即将过去的一年,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全国各地处处都有“放管服”改革的生动实践。
基层是改革的前沿阵地,是改革落地的根基。这一年,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勇于探索,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这一年,广大基层干部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贯彻落实中央及国家工商总局的各项部署,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
今日本报刊发来自吉林省吉林市工商局龙潭分局、浙江省安吉县市场监管局、湖南省常德市工商局、四川省绵阳市工商局科创园区分局、陕西省西安市工商局雁塔区分局的报道,展现了基层一线便利登记、创新服务、优化监管的成效。
湖南常德:营商环境更舒心
2017年,致力于打造湖南省最优营商环境的常德,着力深化简政放权,推进“幸福常德·消费无忧”创建,开展“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全方位激发了市场发展活力,彰显了工商部门的风采。

“多证合一”,投资创业更便捷
6月28日,常德市委书记周德睿为湖南康迈新材料科技公司颁发了全省首张“多证合一”营业执照,拉开了常德市“多证合一”改革序幕。
湖南康迈新材料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张友君感慨道:“对我们外资企业来说,以前办营业执照要跑很多部门,得花2个多月时间,没想到现在办好所有证照和备案事项仅5个工作日,在工商部门一个窗口就办好了。常德不愧为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宝地!”
这一年,常德在整合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组织机构代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的基础上,还整合了市发改委、市房管局等8个部门的15个备案事项,“多证合一”模式正在全市广泛应用。准入更便捷,创业热情竞相迸发。截至目前,常德市共登记市场主体23.97万户,注册资本总额3054.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43%。

全程电子化,登记注册真无忧
10月20日,常德市民毛贻武在湖南企业登记网成功注册常德市权麒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为常德市企事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第一人。
这一年,常德大力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通过湖南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业务系统申请办理登记业务,在网上进行用户注册、身份确认,网上填报登记信息,网上签名提交相关材料,企业登记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信息进行审查后网上核准、发照、归档并公示企业登记信息。
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实现了申请人办理企业登记“零见面”。

放心消费创建,常德经验获好评
11月26日上午,2017常德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鸣枪开跑,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在风光旖旎的柳叶湖畔上演了一场万人同欢的赛事。赛道旁,常德市工商局设立的12315消费维权现场投诉点,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一年,常德大力推进“幸福常德·消费无忧”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建立了常德河街、步行街商业圈等一批放心消费示范点,并实现跨部门跨领域“双随机、一公开”抽检。目前,全市共建立消费维权投诉站点2278个,有专职工作人员4703名。
7月6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放心消费创建经验交流会上,常德工商局作为发言代表之一向与会人员介绍常德经验。10月25日,湖南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放心消费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常德召开,常德经验在会上推广。

打击传销,严格执法树权威
9月25日,常德市石门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管局对一起网络传销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没收违法所得3125万元、罚款150万元。
今年2月,有群众举报石门县多名群众通过网络平台参与“上海店湾”投资活动。石门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管局根据线索怀疑该活动为网络传销,迅速成立专案组,多次辗转广东、广西、上海、浙江、江西等地开展调查,积极与法院及相关单位衔接,全力查办。
这一年,常德市工商局扎实开展“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在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公用企业领域“两反”及虚假违法广告整治等方面加大力度,树立监管权威。
新时代、新作为。常德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曾莉表示,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深化改革,让“放”的力度更大,“管”的措施更严,“服”的质量更优,为常德开放强市、产业立市贡献更大力量!
□邱 卉/文并摄


西安雁塔:创新创业更顺心

今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工商局雁塔分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打造创新乐园、创业家园,辖区市场主体总量达10.09万户,在西安各区县率先实现市场主体超过10万户。
截至12月11日,雁塔区新增市场主体22793户,成为西安唯一新增市场主体超过2万户的区县,新增市场主体数量连续3年分别跨越1万户、1.5万户、2万户大关,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环境更优。

商事制度改革汇集“雁塔力量”
雁塔分局始终把“对标成渝先进区,站稳西部第一排”作为各项工作的总基调,多次向雁塔区主要领导汇报工作情况,推动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商事制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雁塔区主要领导明确要求工商部门当好金牌“店小二”,在区政务服务中心确定9个工商登记窗口,指派专人负责办理工商业务引导,专门配备打印机等相关设备,保障营业执照免费邮寄,为商事制度改革提供坚强的保障。
雁塔分局按照审批流程最简、办事成本最低、办照时间最短、群众满意度最高的衡量标准,会同质监、税务等部门协同推进“多证合一”改革举措,全面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实缴改认缴、放宽经营范围等改革措施;依托全市电子化营业执照办理平台,率先把工商登记业务延伸到44个银行网点;累计向办事群众免费寄送营业执照733份,使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结工商业务;在全市率先试点个体工商户“容缺受理”登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读秒”办理。自4月份以来,工商窗口每月办理业务总量均占雁塔政务服务中心业务全部办理事项的60%以上,工商登记窗口连续8个月获得“流动红旗”,5名工作人员先后被评为优秀窗口人员。

“行政效能革命”展现“雁塔效率”
今年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行政效能革命”席卷古城西安,彻底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局面。雁塔分局以“行政效能革命”为抓手,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宜家购物中心集团在2017年9月26日竞得雁塔区约13.7万平方米的商业地块。9月27日,雁塔分局仅用两个小时就为宜家购物中心办结所有注册登记手续,赢得企业对政府部门工作效能的高度认可。
西安唐久便利连锁有限公司需要办理20户分支变更经营范围登记,当时已经临近下班。窗口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指导办事人通过雁塔工商微信群上传资料,网上回复上传资料存在的问题,仅用1天时间,唐久便利连锁有限公司20个分支机构变更登记顺利办结。
雁塔分局干部充分运用“互联网+服务”手段,开通工商创业QQ群,“点对点”实时解答咨询,把服务窗口延伸到群众“手边”;创建“工商办事微信群”,开展手机微信“微课堂”培训6期,集中培训企业人员上千人次,受到办事群众普遍欢迎。企业办事人员纷纷说:“咱们雁塔工商局为民服务做得实、有特色!”

打造工商铁军释放“雁塔温度”
西安市工商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吉利在雁塔分局调研时要求,雁塔分局打造工商铁军要走在全市前列,当好全系统排头兵、领头羊,让群众感受到工商部门有温度的服务。
雁塔分局把加强管理的“内生动力”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外在活力,“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争当工商铁军”。年初,该分局扎实开展作风纪律整顿,优化提升窗口服务能力,组织追赶超越擂台赛,促使全局干部变被动等待到主动服务。班子成员常态化开展“局长驻窗口”体验式服务活动,服务群众办事申请108项,解答群众咨询120余次;主要领导带队深入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东方大酒店等重点企业送政策、送信心、送服务。在各工商窗口,工作人员平均每天加班工作时间超过2小时,工商干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现“铁军”形象,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今年9月,76岁作家汪润林在工商窗口办理业务后,专门写信表达对窗口帮办服务的肯定。他在表扬信中说,工商同志百问不厌、百找不烦,不但耐心地回答我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而且热情周到地为我和许多办事人员亲自操作、排疑解难,充分体现了人民干部为人民的公仆作风和为人民服务的情怀。
□宇文鸿儒


浙江安吉:服务企业更倾心

日前,浙江省安吉县王芸来到县市场监管局昌硕市场监管所办证窗口,不到半小时就领到了早餐店营业执照。“工作人员很有耐心,我只要把材料带齐,填好表格就行了!”王芸连连点赞。
像王芸一样享受到“最多跑一次”注册便利服务的还有许多。截至目前,安吉县市场监管局共办理“最多跑一次”商事登记事项14800余件,食品、药械许可证登记事项4300余件,“零上门”审批事项1200余件。
“小窗口”演绎“大服务”。浙江省上上下下齐发力,“最多跑一次”服务改革深入人心,成为该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块金字招牌。
安吉县市场监管局自2月13日率先在全市推出“最多跑一次”项目清单至今,已明确“最多跑一次”事项主项51项、子项129项,占全部事项的100%。其中“跑零次”事项76项,占比58.9%。
“公示发布清单,倒逼市场监管部门全力转型、优化服务,目的就是让企业和群众真正从改革中获利,助力‘中国最美县域’建设。”安吉县市场监管局局长章熙翔说。
统计数据显示,安吉县共有各类经济主体62742余户,其中个体工商户50257户,成为繁荣地方经济、解决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然而,相对于企业而言,个体工商户受到法人地位缺失、管理模式单一、投资规模有限的影响,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停滞不前。安吉县市场监管局优化审批流程,延伸服务触角,实现“个转企”只跑一次,把“个转企”注销登记、名称核准和新企业设立三项审批合一。企业上门后,取一个号,走一个流程,当场办理原企业注销、名称字号沿用核准。今年以来,安吉县市场监管局共办理“个转企”申请241件。
该局积极拓展登记服务渠道,推出手机APP申报、银行网点免费代办、同城通办等办理渠道。目前,通过网上申报办理相关业务的比例已占80%以上,银行免收费代办业务300余件,快递寄送营业执照500余件。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安吉优仕佳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兴友对此有真实感受。他在县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窗口仅用半个小时就顺利拿到了“个转企”营业执照。“放在过去,这类手续办完至少几个工作日。”罗兴友说。
数字凸显成效。推广企业名称登记自主申报改革,取消名称预先核准,根据安吉县2016年名称核准量计算,企业少跑窗口14700次;如果全面推行证照快递送达服务,根据该县2016年市场监管局窗口证照发放数量,企业少跑窗口1.414万次。
□潘柏林 张 青


吉林龙潭:注册便利更贴心

还是那个略显简陋的二层小楼,还是那个人来人往的登记窗口。这一年,百兆光纤入户,读卡设备安装,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系统启用,吉林省吉林市工商局龙潭分局新吉林工商所软硬件设备全面更新;这一年,3名新公务员入职,基层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这一年,热心、耐心、贴心服务准则制定实施,基层所窗口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办照不出门
“执照,原来还可以这样办!”这是龙潭区一经营者发出的感慨。
李女士是龙潭再生资源公司的工作人员,也是新吉林工商所的“常客”,她负责吉林市大部分收购站的管理工作。以前,每当要新开收购站或者原有收购站业务有变更时,她都得抱着一摞材料到新吉林工商所,排队等待窗口干部受理申请,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李女士坐在办公室,登录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网站,敲敲键盘,只需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所有申请事项。然后,到工商所花几分钟时间即可打印出营业执照。李女士说:“太方便了,工商部门的服务真的很贴心。”
如果经营者不懂得如何通过电脑提交申请,只需要携带身份证和经营场所证明到工商所,会有专人引导办事人员应用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系统完成申请事宜,“面对面”向“键对键”的“互联网+”的转变已经成为现实。

窗口往前移
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韩屯村雾凇岛地处偏远,距新吉林工商所直线距离50多公里,路滑难行。目前,雾凇岛景区有86户农家乐经营户、3户餐饮经营户、2户食品小作坊。为方便岛上经营户办理营业执照,新吉林工商所应用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系统,带上设备,组织10名工作人员,到岛上实地办照。
新吉林工商所应用吉林市工商系统开发的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系统,与新吉林工商所内网人员协同配合,先通过内网进行核名筛查,确认设立登记后打印相关表格,再通过外网打印出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申请书等相关材料,由本人签名。内外网工作人员通过微信视频实时沟通登记注册相关事宜。对办理变更、“两证整合”的业户,工作人员通过外网视频通话实时告知负责内网的工作人员注册号、社会统一信用代码、变更信息、手机号和电子邮箱,内网工作人员把系统生成的电子版营业执照复制扫描,通过QQ传给外网工作人员后,现场打印出营业执照。
“真没想到,营业执照当场能打印出来了”经营者刘凤英高兴地说。当天,岛上20多户经营户都办理了营业执照。

致富工商帮
龙潭区棋盘村正在开展以电商为平台,以县村两级为终端的“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项目建设,棋盘村村民期待借助电子商务走上致富之路。
为加快推进棋盘村上述项目建设,新吉林工商所片刻都不耽误,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窗口人员早上班、晚下班、不午休,争分夺秒受理、审核、发照,仅仅两天时间,共发放营业执照56份,同时发放大量后置审批提示单。在办理登记注册业务过程中,窗口人员还向企业办事人员讲解了动产抵押登记、品牌培育、广告监管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棋盘工业园工作人员说:“新吉林工商所窗口不仅解决了营业执照办理问题,还为后续业务办理进行指导,让我们感觉心里暖暖的。”
小小注册窗口映射着“全心放、真心服”的大变革。这一年,新吉林工商所付出了辛劳,收获了经营者满意的笑容,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佟鑫瑶


四川绵阳:干事创业更安心

窗外,遍地白霜,冷风迎面寒。
对着手机发呆,却没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与轻松,有的只是马拉松长跑中的短暂喘息与平复。翻开日历,离2018年只剩十多天了……
手机里,一张照片映入眼帘,让我不禁笑出声来。这张照片,是2017年绵阳电视台制作《让注册登记更方便》新闻片时在绵阳市工商局科创园区分局办公室现场拍摄的。准确说,这张照片是一张不宜外传的“穿帮照”。
画面中被采访的小伙子叫邹寒冰,是绵阳寒羽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一个刚刚办理了营业执照的青年创业者。这个腼腆的小伙子,做事干净利落,但对着采访镜头讲话却磕磕绊绊,好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来。折腾几次后,电视台记者建议换一个经营者接受采访,邹寒冰却一再坚持说:“虽然我对着镜头说话有点儿不利索,但再紧张,我也要表达对工商部门的感激之情!”小伙子想了一个办法,把想要说的话写在纸上,由分局干部何思蓓举在镜头前,终于完成了采访。照片记录的正是这一瞬间。
2017年9月3日,绵阳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了新闻片《绵阳工商局科创园区分局为企业注册提供方便》。这张工商干部在采访镜头前拿着提示纸条帮助经营者完成新闻拍摄的“穿帮照”,被我永远珍藏起来。
我所在的绵阳市科创园区有一大串头衔: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军转民科技园、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创区拥有各类市场主体6958户,其中企业3956户,个体工商户2993户。企业户数虽然不多,但聚集在不到13平方公里的园区,显得异常拥挤,经营场所紧缺问题尤其突出。
针对这一情况,科创园区分局借鉴外地经验,在全市率先推出集群式登记注册试点,对科技、电商等企业的办公地址实行集中托管。政策一经推出,企业热烈欢迎。科创园区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企业与从事网络销售的电商企业占园区企业总数60%以上,多数接受了托管服务。托管企业提供会计、法律与办公室收发文件等服务,被托管企业可以坐在家中搞科技研发,坐在茶楼经营网络销售业务,与政府打交道的事全部交给托管企业。集中托管政策推出不到半年,被托管企业已达142户,占新办企业的17%。
2017年下半年,四川省工商局适时推出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系统,以前拥挤不堪的工商注册大厅逐渐清静下来。工商干部前台说话时间少了,在电脑面前忙碌的时候更多了。被绵阳电视台采访的创业者邹寒冰,是一个不太擅长与陌生人交流的年轻人,他选择坐在家中网上申请办理登记注册,由工商部门快递寄送。为了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邹寒冰选择了集中托管服务。用邹寒冰的话说:“我都没有见过工商干部,却顺利办完了从申请开业到落地经营的多项手续。”
2017年,科创园区分局新登记企业900余户,同比增长30%,辖区企业总数近4000户。这个数字,是4年前的5倍。
2017年,我们努力,我们奋斗,我们快乐过,也有过抱怨。但是,我们从未懈怠过,从来没有让企业失望过……科技园区分局全体工作人员如是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