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商局平谷分局主动作为推动“放管服”
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北京市工商局平谷分局着力打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组合拳”,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为全区梳功能、调结构、治环境、促协同提供了有力支撑。落实简政放权激发创业活力
做减法,降低准入退出的制度性成本。平谷分局积极落实“先照后证”改革,除保留34项前置许可项目外,其余157项全部改为后置审批,并实现了对申请人、许可审批部门“双告知”。目前,已有6982户市场主体享受到“先照后证”的改革便利。该局全面实施“一照一码”改革,大力推进企业“五证合一”以及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企业在登记环节免费领取“法人一证通”数字认证证书。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实现“一照通用”,申请人只需到工商一个部门、申报一套材料即可,登记注册时间缩短为2到4个工作日。该分局积极推行企业简易注销改革,企业只需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企业的注销公告,45天后如公告通过,即可直接向工商窗口提交简易注销申请,完成注销登记。
做加法,着力提高准入的便利化程度。该局引入金融机构承接登记服务功能,由中国工商银行平谷支行开设专门窗口代办企业设立登记,申请人提交纸质材料20分钟内即可拿到营业执照办理开户手续,拓宽了登记渠道,实现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共赢。该分局升级优化电话预约系统,预约天数由原来的5天以上缩短至2天以内,现场等待时间平均每户缩短20分钟,电话预约业务量已超过全部受理量的60%。该分局升级个体工商户便民登记系统,在全市率先做到个体工商户设立、变更、换照、注销全程电子化,申请人在纸质材料上签字确认即可。
截至6月20日,全区市场主体由改革前的40885户激增到68661户,增幅67.94%;企业数量从17923户发展到40204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58.55%;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比例由0.82∶1上升为1.48∶1。
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平谷分局积极完善以信息公示和随机抽查为核心的监管模式,指导市场主体自觉申报年度报告和即时信息。自2014年开展年报公示以来,全区企业年报率连续3年超过91%。“双随机”抽查有效推进,实现了从单一公示信息到多领域信息抽查、从单一业务条线到跨业务条线联合抽查。对于“双随机”抽查以及日常监管、投诉举报核查、网络监测、案件查办中产生的结果信息,该分局如实记录在市场主体名下,并通过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向社会公示。
该分局稳步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联合多家单位对失信企业在工商登记、参与政府采购、参与工程招投标、获得相关荣誉、融资授信等方面予以限制。目前,已有534户企业、502户个体工商户因办理业务受限,主动修复信用后申请移出了经营异常名录,66名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等高管职务。
该分局加大风险管控力度,启动内资新设企业实名登记工作,减少后续监管隐患。针对网络交易中的虚假宣传和网购商品假冒伪劣问题,该分局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关闭了两个非法网站,2014年以来共办结涉网案件62件。该分局推动国泰商场、银河建材城等9家大型企业建立消费纠纷快速和解机制,使一般消费纠纷不出柜台、不出市场、不出店门就能和解。
优化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搭建企业登记信息材料远程查询平台。该分局加强企业登记信息材料的资源共享,得到区教委、经信委、人力社保局、住建委、商务委、地税局等13个部门的积极响应,正在推动实现“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部门协同办理”转变,有效降低了群众的查询取证成本。
支持产业发展“腾笼换鸟”“筑巢引凤”。该分局对全区重大引进项目实行紧跟快办、特事特办,指导北京华商伟业资产管理公司完成重组改制,吸收合并企业14户,涉及资产5亿元。全区注册资本(金)亿元以上企业增速明显,由2014年的161户发展到现在的584户。推动兴谷街道出台重点街区发展规划,“锐e空间”企业总部基地和新平北路建材一条街、上纸寨餐饮一条街正着手打造。
商标战略扎实推进。该分局通过广泛宣传和上门指导,上海公司注册代理促使当地企业申报、运用、保护商标品牌的意识持续增强。2016年,全区有效注册商标13308件,平均每百户市场主体拥有商标20.8件。公共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初见成效,15个具有代表性的名称如鱼子山、洳口、将军关、行宫御道、老泉口、桃花海等申请注册了4个大类共60件商标,目前已成功注册59件。这些商标既可作为平谷对外交往的名片,又将促进全区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