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工商局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经验做法观察
近年来,为进一步健全基层消费维权网络,大力推进12315“五进”工作,贵州省工商局加强12315中心与消费维权服务站的信息互通工作,落实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责任和赔偿先付制度,倒逼企业进一步改进技能和优化服务,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实现消费维权工作关口前移,采取四项举措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有力助推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健全基层网络助推放心消费创建
2014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贵州省工商局要求全省工商机关提高消费维权覆盖率和投诉办结率。
遵义市工商局会同市消协制定《关于提升消费维权覆盖率和投诉办结率的工作方案》。该局消费者权益部门深入湄潭县黄家坝镇工商分局以及桐梓县、绥阳县等部分县、区,对“一会两站”和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的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指导。
2016年,为进一步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推动消费维权工作社会化,按照“让守信者得到褒奖,让失信者得到惩戒”的原则,遵义市工商局发出《关于做好增设12315“绿色通道”快速解决消费争议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在原有12315“五进”工作基础上,选择好的企业增设绿色通道成员单位。目前,遵义市共建立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120个,12315绿色通道成员单位17家。
加强监管执法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为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消费维权工作的目标、任务,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贵州省工商局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日常监管和重点商品的抽查检验工作,努力保障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该局以家用电器、儿童用品、服装、装饰装修材料、汽车配件、消防产品等与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为重点,加大对大型商场、超市和农村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依法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强化不合格商品下架及后续处理工作。
2016年,贵州省工商局重点抽检手机、插头插座、电线、开关、钢筋、水泥、移动电源、儿童玩具、童鞋、成人服装、贵金属饰品等30个品种3000多个批次的商品,对不合格批次进行立案查处,圆满完成国家工商总局安排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任务。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一项重要消费活动。贵州省工商局分别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期间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强化节日旅游市场监管职能,落实责任,确保节日市场繁荣稳定和消费安全。
携手社会共治促进诚信体系建设
近年来,贵州省工商局建立“政府领导、部门联动、上海注册公司企业自律、社会监督”消费维权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维权事务,努力推进“大维权”社会共治新格局的形成。
每年“3·15”期间,全省各地工商、消协都会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和新闻单位,认真开展宣传活动,加大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2014年以来,该省在部分大型商场、超市启动“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先行赔付制度”试点工作,运行情况较好。部分县工商和市场监管局也开展了该项工作。遵义市正安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启动“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先行赔付制度”试点工作,分别在5家超市试行。据统计,截至目前,试点已接受消费者投诉22件,退货7件,换货15件。目前,消费维权“先行赔付”工作正在全省逐步推开。
打造放心街区为创建活动提供保障
近年来,全省各地相继开展创建“放心消费店”“诚信经营放心消费一条街”工作,大量超市、专卖店加入,效果较好。
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市场监管局从2016年8月开始,上海公司注册集中力量在旧城古镇景区主要街道开展创建“诚信经营放心消费一条街”活动,通过示范引领,进一步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市场主体的诚信经营水平。活动开展以来,该局共与市场经营户签订承诺书78份,市场经营户100%亮照经营。
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既是创建诚信、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也是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举措。贵州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结合本省实际,努力扩大创建范围,让更多经营者加入,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